初創企業常見煩惱:薪資計算與人事成本

在創業初期,許多公司發現「員工成本」遠不只是當初承諾的月薪。薪資計算經常讓人傷透腦筋,實際支出也比預期來得高。

除了月薪,公司還需負擔以下費用:

  1. 勞保費用(含職災保險)

  2. 健保費用

  3. 勞工退休金提撥

這些費用皆以月薪為基礎,依據所選擇的投保級距與法定比例進行計算與繳納。


📌 溫馨提醒:

勞健保申報屬於公司內部行政作業,依法不得由會計師事務所或第三方代為辦理。薪資計算亦屬人資工作範疇,事務所僅能提供建議,無法代行。作為一個獨立營利事業,基本的行政與人事作業能力,是企業運營的重要基礎。


實際案例解析:月薪 36,000 員工

一、勞健保級距選擇
月薪 36,000 元,對應的投保級距有兩個選項:34,800 元與 36,300 元。由於級距接近薪資,為避免「高薪低保」疑慮,建議選擇 36,300 元為保額。

二、退休金提撥
勞退新制規定企業須以月薪的 6% 提撥,不得自員工薪資中扣除,並會收到勞保局開立的繳款單。以 36,000 元為例:
36,000 × 6% = 2,160 元(由公司全額負擔)

三、員工實領金額
月薪 36,000 元,扣除個人自付的勞保與健保費用:

  • 健保:563 元

  • 勞保(含職保):908 元

實際薪資為:
36,000 - 563 - 908 = 34,529 元

四、公司實際支出總額

  • 月薪:36,000 元

  • 健保(公司負擔):1,757 元

  • 勞保(公司負擔,含職保):3,252 元

  • 勞退提撥:2,160 元

總支出:36,000 + 1,757 + 3,252 + 2,160 = 43,169 元


這個例子清楚說明,聘用員工的實際成本遠高於表面月薪。企業在擴編或招募人力時,應全面評估各項社會保險與法定支出的負擔,做好預算規劃,以確保營運穩健。